河南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

基于茄呢醇衍生物的纳米药物新剂型

作者:房娜 彦庆      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浏览:

总第27期、2020年第13期“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10月22日在药学院二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校特聘教授宋仕永博士应邀作“基于茄呢醇衍生物的纳米药物新剂型”主题报告。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数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等十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50余人在现场共享高端学术盛宴,校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和广大硕博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加研讨。

报告伊始,宋仕永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背景和研究经历。他表示,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学科交叉的切入点-纳米药物,将自己的学术兴趣由化学&材料学转向了药学领域,并在药物制剂研究方面取得一些心得体会。学术背景不同,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有着多年化学&材料学学科背景的宋仕永看待“药物”也有着自己的视角:凡是能够解决病人痛苦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药物,药物可以看作是一种材料,或当作材料使用。因此,宋仕永的研究聚焦于获得理想的纳米药物载体,不仅仅是运输材料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这类载体,他首次提出使用“Therapeutic Carriers”这个名词。

在报告的主体部分,宋仕永主要讲述了针对茄呢醇(Solanesol)衍生物的相关研究工作。他从“mPEG-Sol胶束用于CoQ10的口服递送、mPEG-SS-Sol还原敏感型纳米胶束、具有药理作用mPEG-STS胶束、PTX-Sol前药纳米颗粒”等四个方面展开报告。大多化疗药物水溶性差,吸收慢、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这就需要纳米药物载体来辅助递送和控制释放,以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的蓄积,提高药物治疗作用,减轻不良反应。目前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有脂质体、纳米颗粒、胶束、聚合物(前药)和纳米凝胶等材料。但是使用纳米药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药物载体代谢相关蓄积毒性,因此,寻找一类既可以做载体又有治疗活性的物质,形成“载-疗”一体的药物递送系统,使之与包载的药物一起实现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根据这样的思路,宋仕永把目光放在了茄呢醇这类天然物质上。因为茄呢醇是茄科植物的主要成分,且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生理活性,所以,将茄呢醇与PEG相连,则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胶束,包载CoQ10后提高载药量,并增大生物利用度。在茄呢醇与PEG相连中引入双硫键,当纳米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后,双硫键断裂,释放茄呢醇,加速抗肿瘤药物的释放。在体外研究中发现,mPEG-STS胶束作为载体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宋教授进一步探讨mPEG-Sol胶束协同抗肿瘤作用。他用法尼基硫代水杨酸对mPEG-Sol胶束进一步修饰,并引入PH敏感基团,使其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能够快速释放活性成分,而在PH7.4的环境中药物释放缓慢,将这类载体称为“治疗性载体(Therapeutic Carriers)”。除此之外,还将紫杉醇(PTX)与茄呢醇相连,合成PTX-Sol前药,在TPGS的辅助下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在PBS、胎牛血清还引入双硫键,使其在富含GSH的肿瘤组织环境中断裂,发挥二者的抗肿瘤作用。最后,宋教授从“拯救、探险、保护”三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宋仕永精彩的报告内容引起了现场以及线上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在报告过程中和结束后,药学院的段少峰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表教授、王彦明教授、魏建设教授、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邹雪艳博士、天然药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的石家华教授等纷纷提问,围绕PEG分子量的选择、纳米制剂的载药性增加原因、茄呢醇摄入后的代谢蓄积毒性情况、纳米药物载体的寿命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活跃。

据了解,以“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学术创新、推进'一流'建设”为旨归的“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英文简称“HU-BBS”)是一个以学术交流为载体的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由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联合主办、医学院组织人事办公室和生命科学学院高层次人才办公室联合承办。自2019年6月27日首期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7期,校内王彦明教授、季少平教授、周树堂教授、姬新颖教授等和郑州大学张毅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主讲,并与来自医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千余人次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不同学科思维碰撞出的创新火花频现,收获满满。本年度第10期主讲嘉宾邹雪艳博士深有体会表示,通过午茶会这个校内外学术交流和人才联谊平台,做到了纳米技术的科普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在兼顾听众兴趣中实现了与多学科专家的专业知识分享;在准备ppt的过程中,经过对自己科研进展的系统梳理,可以有效启示、指导下一步研究工作;在报告交流研讨中获得了一些新的灵感和启发,之后还不断收到一些跨学科专家学者的邀请,共同探讨交叉领域问题和科研产业化问题,寻求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契机。

宋仕永,河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大学“校特聘教授”,现任河南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新型纳米给药系统及可注射水凝胶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在Acta Biomateri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CS Biomateial Science &Engineering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