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平台,真诚的合作。应我校专家学者的邀请,5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肺纤维化研究方向PI及肺纤维化学组副组长苏金教授做客HU-BBS(总第40期、2021年第8期)。在基础医学院6楼录播室,她围绕“肺纤维化转化研究底层关键技术和平台的构建”话题,与我校医学、生物学、药学、化学等跨学科领域专家学者50余人进行深入研讨。附属医院呼吸科临床研究专家和相关学科专业硕博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收看并参与交流。我校“黄河学者”特聘教授、细胞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季少平教授担任主持人。
苏金教授首先从器官纤维化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引入,介绍了器官纤维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她指出,45%的人类疾病与器官纤维化有关,肺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肺部疾病的共同结局,能够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进而引发死亡,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器官纤维化,肺纤维化和肺癌更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苏教授认为,肺纤维化是一种“不是癌症的癌症”,确诊后患者的存活期只有2.8年,可以说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其诱发因素有很多种,包括环境污染、职业病、化学药物、病毒感染、药物引起的损伤等等,除了这些已知诱因的肺纤维化以外,还有很多无确定诱因的肺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给肺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结合临床适应症,苏教授介绍了目前抗肺纤维化的药物研发的现状。随着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进展,多种潜在的抗肺纤维化药物靶点被发现,目前虽然已有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在小鼠模型中效果明显,但是临床实验却疗效甚微。苏教授指出,目前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大多是抑制纤维化的进一步形成,不能清除已经形成的纤维,而能够逆转纤维化的药物必然会引起正常部位纤维细胞的损伤,其副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肺纤维化在早期依据临床表现,医学影像以及一些创伤性检查,难以做到早期诊断并评价肺损伤程度。所以,发现能够反映肺纤维化的可靠的生物标记物作为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的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国际相关领域学术前沿,苏金教授介绍了目前肺纤维化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其中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是肺纤维化程度评价的金标准。她表示,关于肺纤维化的小鼠模型,目前存在争议性结论,大多数文章支持小鼠肺纤维化能够自愈,部分文章认为小鼠肺纤维化不能自愈。她的团队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目前针对肺纤维化模型的存在的争议结论进行分析、验证,找到了引起小鼠肺纤维化自愈后羟脯氨酸含量不变的可能原因。另外,苏教授团队还摸索出了小鼠单侧肺损伤/给药模型, 验证可转化肺纤维化靶点的作用。
对于呼吸专家针对肺纤维化提出的科学之问:如何预警和评价纤维化的活跃程度?苏金教授团队开发了早期肺纤维化活跃程度评价的新技术。针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开发了一种新的核素标记的血清肺纤维化标记物,结合PET-CT能够发现早期纤维化的产生以及纤维化的器官,为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这项研究得到了的《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
报告结束时,苏教授强调,医学科研工作者特别要增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意识,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基础性研究再转化到临床,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其团队目前正在与深圳转化医学研究院深度合作,将研究成果核素标记的血清学肺纤维化标记物检测技术结合PET-CT技术进行转化,进而应用于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于肺纤维化的发现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下会场,基础医学院王志增博士针对苏教授开发的血清学纤维化标记物的特异性提出问题,黄永伟博士、刘中华博士等就化学药物导致纤维化机制、大动物实验操作、给药方式、PET-CT等问题与苏金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互动热情高涨、学术气氛浓厚。
午茶会开始前,苏金教授就生物医学特色学科方向凝练、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研究生培养等问题与相关领导和实验室师生进行了专家咨询。
据悉,HU-BBS在常规性开展校内跨学科专家学者联谊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校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络。自总第23期、2020年第9期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教授、郑州大学药学院刘宏民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教授、四川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宁教授等陆续走进HU-BBS,校内外专家学者在学术交流互动的同时,逐步增进了彼此的校际友谊。
苏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7年曾受国家留学基金的全额资助在美国La Jolla变态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学习一年。2012年起升任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2015年破格晋升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17年加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肺纤维化研究方向PI及肺纤维化学组副组长。长期关注细胞外基质重塑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以通讯在J Pathol、Mol Ther、J Med Chem、ERJ Open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SCI论文10多篇;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市基金;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课题各1项。目前主要关注致死性疾病肺纤维化的靶向诊断和干预策略的开发,已在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优化、临床前新型评价手段的建立及临床早诊策略的开发等普适性关键技术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相关技术已服务于包括勃林殷格汉和东阳光药业等多家知名药企和CRO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