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

X+MIBS:刘扬分享类脑心智计算研究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思考

作者:      时间:2024年05月27日      浏览:

5月23日,由河南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河南省生物物理学会联合承办的河南大学“X+医学”学科交叉交流会(X+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Biweekly Seminar, “X+MIBS”)第074-2024-04期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302会议室举行。九三学社河南省委高层次人才、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类脑智能创新型科技团队负责人刘扬教授受邀作题为“关于类脑心智计算研究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考”学术报告,线上线下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国家优青、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程纲教授和医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李博教授受邀与谈,会议由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陈珂教授主持。

刘扬教授认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交流合作是推动现代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促进思维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学科的思维碰撞,激发灵感和新思想,开展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对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和建设复杂工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类脑心智计算(BMC)的研究早已深度融合了计算科学与技术、智能系统与工程、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以及计算数学等多个学科。类脑心智计算的研究在融合多学科理论基础上,通过学科交叉实现跨学科的探索。围绕目标分类识别、遥感信息提取、医学辅助诊断等行业应用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和前沿理论,受智能系统行为、神经系统结构和认知系统功能的启发,面向时空信息的环境态势感知和目标语义认知,会议研讨了类脑心智计算的模型构建、算法设计、系统实现,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和跨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

会上刘扬教授深入探讨了类脑智能在遥感时空大数据的智能信息提取和应用,及其结合中西医开展神经精神疾病的智能辅助诊断研究和设想。现场参会人员热烈讨论了类脑计算的内禀特征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大家一致认为利用计算机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交流合作,可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创新。通过“计算机+行业”和“人工智能+学科”的科研模式变革,探索计算科学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将推动智能化科研(AI4R)的范式转型,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创新。

刘扬,教授、博导,九三学社河南省委高层次人才、CAAI专委会委员、CCF高级会员、IEEE和ACM会员。现为类脑智能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类脑心智计算科学理论与技术、时空大数据复杂系统工程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分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项目、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以及参加研发国家高分重大专项和省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高层次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教材6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技术发明奖、以及教育厅奖励17个。其中主持完成的项目“面向目标识别的类脑心智计算技术与应用”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