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医科、新使命。11月07日,两周一期的“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第十一期在基础医学院6楼录播室举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婉君博士应邀做了“医工融合-5G时代生物医学的机遇和挑战”的学术报告。来自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所属学院、实验室、附属医院的专家学者及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张婉君博士首先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并简要介绍了4个研究方向“图像分割算法研究、计算机辅助疾病诊断、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算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张博士认为,医学影像设备与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发展的10大重点领域之一。医工融合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有我国丰富的医疗数据提供资源,国内外众多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为我校医工融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随后,围绕着5G时代生物医学的机遇和挑战,张博士主要从“医工融合-大趋势、医工融合-机遇、医工融合-挑战”三个方面展开此次报告。以视盘定位、白内障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区域标记等实际应用案例详细讲述了专业数据处理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医学研究中数据多样、需求丰富的要求。利用计算机自动分析手段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的分析细胞的极化形态和分布,并且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利用AI技术,深度学习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疾病的进展等等。医工融合中的机遇很多,但是也还有很多挑战,如数据库收集、整理难度大;医学和工学理念差异等,这些都还有待于研究者们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促进新医科的发展。
在张博士讲到细胞核图像分割这个案例时,基础医学院季少平博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细胞核不同形态的标定、细胞骨架分析等方面与张博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热忱邀请张博士到实验室进一步交流合作。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表博士、魏建设博士,药学院的段少峰博士,基础医学院的郭向前博士、姬新颖博士、刘英杰教授等,在报告过程中和结束后纷纷向张婉君博士积极发问,学术气氛浓厚,在讨论和交流中寻求合作切入点,同时彼此间也收获了满满的友谊。
响应国家新医科政策,顺应新时代生物医学发展的趋势,医学院积极探索“医学+X”学科建设布局,主动拥抱和融入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工学等学科,以午茶会为平台,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的活力,增进了跨学科、跨学院学者间的联谊。
张婉君,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博士,加拿大韦仕敦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医学生物图像的分割算法、模式识别及计算机辅助疾病诊断。主要成果发表在Pattern recognition,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等。对眼科图像、心脏MRI图像、细胞图像上的计算机自动分析算法有较深入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的应用。
(文:房娜 图:吕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