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

多模态生物医学数据智能分析与识别

作者:      时间:2019年11月21日      浏览:

新时代、新医科、新使命。11月21日,两周一期的“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第十二期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数学与统计学院杨晓慧博士应邀做了“多模态生物医学数据智能分析与识别”的引领性学术报告。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软件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医学院所属学院、实验室、附属医院的专家学者及各类高层次人才近60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了研讨。

杨晓慧讲述了应用数学的研究框架,即从实际中抽象-数学问题,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模型的优化求解,继而基于已有实际数据-调整参数、优化模型,最终基于所得的模型-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她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一一为大家讲述多模态生物医学数据的含义,何为智能分析与识别,如何构建模型,模型的求解算法及优劣比较。杨晓慧重点讲述了自己运用数学的手段研究生物与医学问题的三个交叉学科应用实例。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医学院合作的“基于影像和基因数据的关联分析”,对肺癌的CT数据和基因数据做关联分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建立模型进而用于肿瘤识别。与植物逆境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的“植物叶面气孔检测与识别系统”,不但可以很好的检测玉米气孔的密度和尺寸等对于和基因数据关联分析至关重要的表型特征,并且该系统可以兼容小麦气孔的检测。与淮河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合作的“基于影像和基因数据的乳腺肿瘤识别”,建立的模型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致病基因选择,以及影像数据低层视觉特征和深层表示特征等表型与基因之间的关联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在一个小时的报告中,杨晓慧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学科交叉等方面获得了很多启发。第一附属医院科研科科长牛晨光博士表示,希望杨晓慧到医院指导工作,并加强交流合作。植物逆境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晓红教授和李结平博士、生命科学学院的魏建设博士,药学院的段少峰博士,淮河医院的王斌杰和汪洋医生等积极发问,在讨论和交流中寻求合作切入点。

顺应新时代生物医学发展的趋势,医学院积极探索“医学+X”学科建设布局,主动拥抱和融入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工学等学科,以午茶会为平台,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的活力,增进了跨学科、跨学院学者间的联谊。本期午茶会是医理融合、推动新医科建设的探索和尝试。

杨晓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大学数据分析技术实验室主任。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关注基于生物医学多模态数据的特征分析和目标识别等问题的数学模型构建和算法设计。第1/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7篇,主要成果在Pattern Recognition,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等发表,主持和第1参加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1主编科学出版社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